欢迎来到
海安岩心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产品展示
技术文章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产品目录
岩样、岩相制备设备
多功能高效洗油仪
疏松岩心制备装置
人造岩心
常规岩心分析仪器
岩石孔隙铸体仪
岩心孔渗联测仪
碳酸盐含量测定仪
碳酸盐含量自动 测定仪
岩心饱和度干馏仪
全直径岩心渗透率测定仪
专项岩心分析仪器
多功能岩心驱替实验装置
岩心敏感性评价装置
非标定制设备
提高采收率实验装置
酸蚀裂缝导流仪
实验室辅助配件设备
高温高压反应釜,反应装置
高压电动、手动计量泵
高温高压催化炼化反应装置
催化剂反应评价装置
高温高压反应釜
高压反应器
磁搅拌反应釜
高压可视反应釜
超临界反应装置
活塞配样器储样器
高温高压活塞配样器
超临界萃取实验装置
钻井液/固井液/压裂液测试分析系统
常温常压页岩膨胀仪
高温高压页岩膨胀仪
地层流体分析仪器
高温高压动态腐蚀仪
岩心夹持器/物理模型
卡套式阀门及管件
双卡套阀门及管件
超高压阀门及管件
新型高压阀门
内卡套式微型高压阀门及管件
高压阀门管件
超临界流体实验装置
超临界干燥装置
发泡装置
实验室设备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采样器
不锈钢采样器
高压电动/手动计量泵
高精度恒速恒压泵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夏季企业防暑降温的管理措施及要求!
夏季企业防暑降温的管理措施及要求!
更新时间:2025-07-17 点击次数:96次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AQ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AQ。本文总结夏季高温企业防暑降温的管理措施,供企业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考。
一.有关高温天气和高温作业的规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二、夏季高温用人单位应当落实以下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
1、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①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2、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3、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4、
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5、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6、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7、
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8、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9、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10、
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11、
劳动者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合理调整高温天气作息时间或者对有关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调整安排。
12、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C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13、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4、
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15、
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16、
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7、
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高温日常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18、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9、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总之,
面对炎炎热夏的挑战,企业在落实以上各项具体措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的理念植入,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态势来共同抵抗酷暑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地保障每一位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受夏日高温的侵袭。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这个夏天不再“炽”烈!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上一篇 :
碳酸盐含量测定仪:精准量化地质与材料中的碳元素
下一篇 :
液化石油气采样钢瓶使用规范
17798856566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1779885656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