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操作岩石孔隙铸体仪?
更新时间:2024-12-18 点击次数:161次
岩石孔隙铸体仪的操作涉及多个步骤,需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完好,确保电源、真空系统、加热系统等正常工作。准备好所需的浸染剂(如树脂或注入剂)、样品岩石以及必要的工具和耗材。
2、样品处理:将待测岩石样品加工成适当尺寸,通常直径不超过38mm,具体取决于仪器型号。清洁样品表面,确保无杂质和油污影响实验结果。
3、真空灌注: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真空罐中,连接好真空管路。开启真空泵,对真空罐进行抽真空,达到设定的真空度(如-0.098MPa)。在真空状态下,通过真空灌注系统将液态浸染剂注入到岩石孔喉中。
4、高压灌注及加温固化:完成真空灌注后,关闭真空系统,将样品转移至高压灌注及加温固化系统中。在高压条件下(如80MPa),使浸染剂充分进入介质微细孔道。开启加热系统,设定工作温度(如200℃),让浸染剂在一定温度下聚合固化。
5、后续处理:固化完成后,取出样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如切割、打磨等,以制备铸体薄片。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铸体薄片,分析孔隙、喉道及其相互连通的二维空间结构。如需进一步研究岩石孔隙的空间结构,可将注入了浸染剂的岩石用酸处理,溶蚀掉组成岩石的碎屑矿物、岩块和胶结物。
总的来说,在岩石孔隙铸体仪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避免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对人员造成伤害。同时,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